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最近,新闻媒体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一系列深刻论述和重要批示,在全社会兴起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我们看到,习近平同志无论是担任正定县委书记,还是担任福建省省长、浙江省省委书记,每到一地都满怀热情地关注、身体力行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句句话语都包含沉甸甸的份量。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指导实践。

(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紧密关系。2012年11月29日,在党的十八大上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庄严宣誓要实现“中国梦”。这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对历史、对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盼。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些论述,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揭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激发了文化遗产资源的生机活力。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非凡的创造力,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凝集着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向社会输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必将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满腔热情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这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对万寿岩遗址保护的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2002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为《福州古厝》所作序言中指出,“现在有些地方名城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一些问题,根源就在于只顾眼前的一些经济利益,随意改变文物管理体制,将原为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移交别的部门管理。殊不知古建筑的保护、传统街区的保护、任何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保护,都需有专门业务知识和掌握国家文物法规政策才能保护好。福建也出现有这样的苗头,我们不希望出现问题,要求依法加强管理保护。”这是对文物工作方针和《文物保护法》的全面诠释,也是对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论述。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实践证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物质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输送了文明底蕴和文化支撑。面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给文化遗产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同志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简洁的12个字,精辟论述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科学总结。

(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与城乡基本建设的紧密关系。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河北正定古城保护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指出,“要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工作时再次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些形象生动的表述,阐明在城乡建设中要顺应自然、尊重历史,保持山水脉络、留下民族记忆的科学理念,为我们描绘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的城乡建设美景,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新论断、新要求,也是对一些地方不当开发盲目改造的尖锐批评。创造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有经济的繁荣,更要有文化的进步。弘扬中华文明需要延续国家的血脉和民族的记忆,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都需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这是城乡建设发展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与促进世界文明的紧密关系。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从法国卢浮宫讲到中国故宫博物院,从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讲到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从陆地丝绸之路讲到海上丝绸之路,从佛教文化讲到五大洲文明,从中国秦俑讲到世界文化遗产,心胸豁达,视野开阔,海纳百川。他特别强调:“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生动豪迈、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遍布祖国大地的文物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情怀,与国际社会一道履行保护文化遗产的神圣责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义不容辞的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为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对全国文物工作者提出的期望与要求。中国文物学会作为团结文物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人士的学术团体,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秉持正确的保护理念,切实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问题;勇于担当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展示文化遗产的活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民族情怀。坚持学会的学术品质,凝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文物保护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