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人工智能焕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学术交流会在江苏盐城举办

        2025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人工智能焕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学术交流会在江苏盐城召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陆进,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希别克·努尔旦,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洋,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刘旭东,以及百余名来自全国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参会。

        顾玉才会长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信息化专委会在推动文物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他强调,在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文物保护利用融合过程中,要坚持技术向善、开放协同、以人为本,希望专委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保护、管理、利用三个维度发力,构建文化遗产智能生态。

        黄希别克·努尔旦副市长对此次学术交流会在盐城召开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会议为盐城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盐城将以此为契机,充分汲取各位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做法,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盐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深度融合。

        在专委会年会上,与会代表集体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审议2025年度工作总结,研讨2026年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了补选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提名名单。


        学术交流会以“人工智能焕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为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创新应用。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洋系统阐释“以人工智能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与路径,表示信息中心要积极推进全行业信息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助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介绍信息化助力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真正让文物数据用得活、文物状况看得见、文物管理靠得住,打造文物系统性保护新格局。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宝收分享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经验、以数字化推进文物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湖南省文物局、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四川省文物交流和信息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南京大报恩寺博物馆等单位代表和专家分享各自利用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智慧化管理以及创新性利用等方面的最新应用与实践成果,剖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机遇,展示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广阔前景。

        本次学术交流会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丰硕成果,为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学术交流会前,专委会开展“人工智能焕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主题征稿工作,编纂《论文及案例摘要汇编》,会议期间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