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术平台 加强交流合作 共绘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主办方负责人答记者问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将于2025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联合举办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大会筹备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得到了四川省文物局等有关方面及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组委会主任委员顾玉才就本次大会有关情况接受了媒体专访。
记者:请介绍一下举办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的背景和主要考虑。
答:举办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是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部署,贯彻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强调“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下,文物保护利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保护第一、推进合理有效利用的文物保护利用观念深入人心,各地多方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文物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在此背景下,我们恪守中国文物学会学术为本、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宗旨,充分发挥中国文物报社在文物保护利用宣传传播方面的优势,联手搭建一个全国性的文物保护利用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聚焦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化理论创新、专注学术交流,分享“十四五”期间各地文物保护利用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成果转化,服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记者: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保护传承 创新共享——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有何深意?
答:我认为,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主题涉及三个关键词。一是 “保护传承”。这是文物工作的根基和灵魂,强调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守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二是“创新共享”。这是着眼于文物事业发展的未来,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和跨界融合,不断挖掘和激活文物资源的内在价值,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构建开放共享的活态传承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积极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我们办好本次大会的初心和目标。
记者:请问本次大会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答:本次大会在议程设计和内容组织上力求体现前沿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1.11个大会发言,2场学术沙龙,7个平行分会+1个大会边会,全面覆盖重点领域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即将开启之年,大会特别设置了11个大会发言、2场学术沙龙,以及7个平行分会和1个大会边会,全面覆盖当前文物保护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前沿话题。
届时,来自多个领域的约600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将围绕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石窟寺佛寺建筑及遗址保护利用、石质文物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长征精神传承弘扬、现当代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赋能及博物馆建设发展,以及文物数字化保护、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文物教育思考探索、文物价值传播、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为推进文物事业“十五五”规划工作献计献策。
2.学术成果丰硕,实践案例丰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11篇,我们遴选收录论文摘要88篇,内容涵盖丝绸之路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监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泸州文物建筑活化实践等。研究案例遍布全国,从开封宋都古城保护研究到重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从博物馆建设探讨到文化创意赋能,全面展现了我国文物工作的创新实践和丰硕成果。
3.特色活动彰显文化魅力
本次大会特色活动丰富多彩。大会边会“行走在中国白酒申遗之路”研讨会,将汇聚有关同行关于推进中国白酒文化遗产保护申遗的共识。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建设专家座谈会也将同期举行。“赫赫华光——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数字交互艺术展”等特色展览和“博物馆之夜”活动,将让与会代表亲身感受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物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
这些安排充分体现了大会“保护传承·创新共享”的主题,我们相信通过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研讨,必将为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记者:此次大会的举办地选择在四川省泸州市,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
答:将首届大会的会址选定在四川泸州,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而独特的文物资源,是探讨文物保护利用的绝佳样本。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类型多样、价值突出:叙永春秋祠是川南木雕艺术的瑰宝;合江神臂城是宋蒙战争时期重要的山城防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泸县以龙脑桥为代表的石板龙桥群,展现了古代桥梁建设与石刻艺术的高度融合。同时,泸州还是中国白酒文化的活化石,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已传承24代、700余年,其1573国保窖池群自明朝万历年间持续使用至今,见证了中国蒸馏酒的发展历程,也是活态文化遗产的典范。此外,泸州革命文物资源丰富且意义重大,泸顺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一次早期尝试,叙永等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重要发生地,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史迹。
其次,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泸州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改善、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年年初,中国文物学会已与泸州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期望通过共同举办此次大会,推进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建设等,进一步推动泸州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提升,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
大会筹办工作得到了四川省文物局等有关方面以及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市有关文博单位参与大会协办工作,“十四五”四川省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也将集中展示。在泸州举办大会,既能实地感受和借鉴当地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能借助大会平台,汇聚全国智慧,共同为像泸州这样具有丰富文化遗产资源的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也是大会“创新共享”理念的生动体现。
转自: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