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话古都传承创新发展

2023年11月1日,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中国文物学会指导,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2023城市历史文化对话会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会议邀请南京、杭州、洛阳、开封、西安等文化专家学者荟聚一堂,共话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探索面向未来的文化理论研究与和实践创新,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视角、新理念、新思路、新范例。


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单霁翔:今天,我们与南京、西安、杭州、开封、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谋划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可以总结为三个字“保、美、活”,一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让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二是携手各地深耕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让新时代古都散发更加绚丽的文化魅力,让人们能发现文化遗产的美;三是通过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融入现实生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借此契机,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倡导以全新的合作方式,通过城市联展、线上线下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共享与创新交流,呼吁更多人了解、关注文化遗产,共怀文化传承创新梦想,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黄 元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财富。此次东城区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计划发布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首都核心区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决行动。通过全新的合作模式,将汇聚来自多领域多地区专家学者,共同践行“保护历史文化,就是延续城市根脉”的理念,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得到传承延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


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原副总规划师

赵中枢: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有着3000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文化遗产众多。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围绕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不断探索实践,将老城整体性研究落实到各个研究领域,全面凸显了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需要。东城区率先成立老城历史文化研究高端智库,是一个创举,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新开端,将汇聚观点、增进共识、积聚智慧,为东城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注入更多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维。


鞠德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秘书长

鞠德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围绕保护更全面、工作更深入、行动更有力、宣传更广泛四方面不断发力,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从注重单点单片保护到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由物及人,不断推进保护向更深层次推进。以东城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计划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整体性保护的视野,加强老城整体风貌控制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让更多有价值的要素纳入保护传承体系中来,携手打造彰显古都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童本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童本勤:南京拥有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自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先后编制完成了4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规划思路始终注重“山水城林”古都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坚持老城整体保护和多元化保护相结合,不断丰富保护对象,实行登录保护制度,分层次构建文化空间网络,促进了老城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发展。此次东城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计划的发布,突出以文化促发展的理念,将“文化东城”建设目标落到实处,对推动老城“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将推动老城保护多元化发展,让其在新时代产生更大的价值。


任云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

任云英:作为13朝古都,古都西安的都城建设实践以“规”“矩”“权”“衡”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全局、长远和朴素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观和自然山水观,是中华文明保护传承和文明互鉴之地。以西安网红打卡地“长安十二时辰”为例,文化选择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新时期古都保护传承创新更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丰富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全息视角阐释相关问题,对于今日城市传承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楼 舒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名城保护部部长、教授级高工

楼舒: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着5000年的建城史,门类齐全、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传递了杭州各个时期的历史信息。近年来,杭州立足文脉传承与现代经济价值提升,成功探索出一条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协调并进的“杭州路子”;建立优化历史建筑的“全生命“管理机制;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标准体系建设”;创新开展“一幢一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智慧消防预警系统,以及多项保护利用科研项目等工作,让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重拾尊严,延续新生,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此次对话会打造了凝聚共识、共同发展的友好平台,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推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薛 方洛阳市文物局总工程师

薛方:洛阳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和隋唐大运河在洛阳交汇,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五大都城遗址”,是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价值最突出、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见证。从20世纪50年代起的“保起来”,到“十一五”以来的“美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活起来”,洛阳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守正创新,坚持成果共享、惠民利民,通过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创新融合,实现了古韵新风交相辉映、山水林城和谐共融。在守护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的同时,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创造力。


曾广庆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开封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

曾广庆: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诞生于一千年前的北宋都城,明清两代达到鼎盛,2006年1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封市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等作出了积极地探索,以年画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为本,厚植工匠文化,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保护不等于保守,传承不只是继承,新时期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更要扩充产业门类,创设创新载体,才能赋予传统文化发展新动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历史文化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