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服饰技艺——我的研究实践”

2023年4月26至27日,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深圳技术大学联合主办,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承办的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服饰技艺——我的研究实践”在深圳技术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及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鲁番市文物局、清华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等48家考古文博机构、科研院校、出版单位10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严勇主持。中国文物学会办公室副主任郭桂香,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亚蓉,深圳技术大学校长、教授阮双琛(科学与技术部主任吴旭代宣读),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霍裕达分别致开幕辞;特邀嘉宾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南京大学教授周晓陆发表感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亚蓉致辞

第一场主旨发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室主任刘中玉主持。王亚蓉以“沈从文与纺织考古”为题,讲述了她与王㐨先生伴随沈从文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历,并以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等出土丝织品的现场发掘、清理、保护与修复研究工作为实例,回顾了我国60年的纺织考古事业发展历程。张倩仪在“帕尔米拉出土汉代丝织品”的发言中,介绍了欧美学界对罗马时代帕尔米拉遗址所出汉代丝织品的研究成果,对汉代丝绸西传后的面貌阐述更多认识。国家一级作家、深圳市政府非遗专家许石林以“不弃之君子,星斗其学才”为线索,从新的视角解读了沈从文先生从文学家成功转型为文物研究学者的经过。
第二至四场发言分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越平、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罗曦芸主持。发言者围绕纺织品考古现场清理与保护修复技术、中国古代纺织传统工艺、服饰形制与复原、古代服饰文化、各类佩品与习俗、古今服饰的中华基因、纺织品的创新与应用等29个专题,分别从理论思考、案例分析、传统技艺、文化研究、应用推广等多个维度展开研讨,探讨古代服饰研究中抢救、保护、研究、传承、创新等问题,内容丰富多彩,颇具学术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司志文以江西海昏侯墓、上饶市广丰区石塘纪氏夫妇合葬墓等墓葬为例,从工具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入手,介绍了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清理及抢救性保护工作。中国国家博物馆陈美勋在梳理东周楚人服佩带及带钩的出土资料及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形制、质料、颜色等方面的特征和用俗进行了归纳与探讨。湖南博物院董鲜艳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编织物进行了整理研究,依据编织方法和编织类型的不同,结合文献记载将这些编织物分为三大类,并将其与先秦时期湖湘地区楚墓出土编织物进行比较分析。北京服装学院王越平选取扎滚鲁克出土的毛绦裙进行了复原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染料染色、斜绞编复合组织的编织技法、显花技术和相对应的组织结构,通过实验复原斜绞编毛绦裙,将古老的编织技法系统全面的呈现,再现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深圳技术大学王树金以打破传统按照纺织衣物种类行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依据平江明代钟粉真墓殓服出土方位复原整理、分类,并与北京明定陵、明代官员墓葬进行对比研究,再现墓中衣物组合、上衣下裳敛服搭配关系,为明朝平民丧葬习俗以及明朝人服装搭配组合的研究与复原提供了思路。
闭幕式上,严勇进行学术总结。会议通过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顾问、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部分人员调整名单。调整后的副主任委员为刘宁、张卫星、方北松、严勇、吕钊、李文英、贾荣林、赵安如、刘亮、陈禹、乔红,秘书长为刘中玉。会议强调,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机制与演进路径研究,团结学界同仁一道,为促进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