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智慧”同行—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研讨会 暨《中国发明(天工开悟)》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2年9月23日,中国文物学会、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与“中国智慧”同行—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研讨会暨《中国发明(天工开悟)》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发明(天工开悟)》作为国家广电总局“中华文化传播工程”探索体验类文化节目,以“让古代发明活起来”为制作理念,以“文化+科技”的融合为创新宗旨,面向全球发布集结热爱中国文化、热衷科技创新的各领域匠心嘉宾,联合特邀文博专家一起组成“复原联盟”。节目从“指南针计划”收录的十二大类别中选取优秀的中国发明选题为创作主体,以“时空盲盒”为模式样态,开启历史与当代时空的交错奇遇,探索体验一件件震古烁今、光前裕后的伟大发明,与“中国智慧”携手同行。
中宣部人权发展和交流中心、人民日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物学会、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广播电视台、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节目主创团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教授方勇向大家介绍与会的领导和嘉宾。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在致辞中说:“如果说创新孕育出的中国节日系列是一个阶段性的丰收,那么河南台即将推出的‘中国发明’系列节目又是一次播种的开始。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创新和智慧,四大发明就是我们祖先在中原大地奉献给全世界的人类遗产。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继续从中国发明中汲取力量,更是助力中国新时代新文化的打造,为全人类的明天提供更多造福世界的中国文明。”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发言中回顾了国家“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与展示”的实施过程,这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发明》这个节目不仅是对古代的发明创造活动的讲解,更体现了发明创造对今人的影响,乃至于对今天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因此是与当今的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部主任、学部委员王巍表示,做中华文化研究一定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面,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中国发明的关注就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他说到,这档节目能够让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和底气。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在发言中说,从《唐宫夜宴》开始,河南台就有了不俗的表现,而《中国发明(天工开悟)》更是河南台在中国文化节目上精耕细作、深度开发的又一个具体体现。河南台能够决定开发这样的节目,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这种坚守值得肯定。立足在厚重的文化沃土之上,相信河南台这档节目一定能够成功。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刘玉珠在发言中说,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用当代的表达方式,来向国人世人讲述前世、后世,是很有意义的,也很有创新精神的。他建议道,节目的定位要紧紧把握住文化科技,在这个定位上一定要坚定不移。

中宣部人权发展和交流中心主任左锋说,河南台继“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文化节目之后,又将推出《中国发明(天工开悟)》系列节目,立足中华五千年文明,让观众了解中国各领域的发明创造,感知中国的民族色彩、艺术、音乐、民俗、科技、匠心、哲学等等,这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表示,作为一档“人文+科技”类的跨界融合节目,它可以很好地通过艺术的手法、戏剧的手法对科技背后的历史进行演绎,同时也有一些科技的手段,室内+现场探访,揭示其科技价值和现代意义。此外,他建议可以推出校园版节目,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相结合,推动博物馆进校园。

河南省宣传部副部长黄玉国在发言中讲到,河南台近年来在传播传统文化上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形成了河南广电在文化传播上独有的形象和文化品牌,当下要开辟新战场,要有新作为,《中国发明(天工开悟)》应该说是自我的挑战,也是自我的加压。相信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境界,再出新的成果!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提到,从新石器时代的一系列发明,到青铜,到天文、丝绸等各个方面的发明,很多都是在河南的土地上,一直到宋元时期,河南都是中国发明的核心。复原是种探索,我们可以从文物的复原中找到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