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 暨新中国70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9年12月3日,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承办的“致敬百年建筑经典——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暨新中国70年建筑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刘景梁、黄星元、胡越、邵韦平、崔彤,以及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黄元、陈爱兰、刘若梅和各界代表300余人参加活动。

徐全胜在致辞中认为,这次会议在北京建院召开,让我们在回眸北京建院70年历程时,没有忘记曾为新中国北京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老一辈建筑师和工程师,而他们的作品正是今天熠熠发光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这些有内涵的经典,点亮了建筑师创造的“都与城”。
单霁翔在致辞中指出,今天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的会议具有特别意义,因为这个研究院涌现了以张镈、张开济、赵冬日、华揽洪等为代表的北京‘五十年代八大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从六十年前的国庆十大工程,到一批又一批堪称标志性的建筑,确成为令行业认同的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诞生地。
修龙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建筑学会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发展。自2014年以来,中国建筑学会与中国文物学会密切合作,积极开创并推动着对城市更新有积极作用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让建筑师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建筑师的创作从先贤那里汲取营养。我相信,珍贵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既可融入人们的生活,也会为繁荣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并走向世界贡献新的力量。
马国馨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建设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过去提倡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大变样很容易,但其中一些非常有保存价值的东西就不存在了。现在,大家对古建筑比较重视,但对于作为近现代遗产最突出代表的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和整个国际潮流相比还些差距,我们需要迎头赶上。
黄元宣读了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推介公布的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部分项目名单。本次推介项目是自2016年首次公布后的第四次,至今全国已拥有了20世纪建筑遗产396项,它们涉及纪念建筑、观演建筑、会堂建筑、教科文体建筑、住宅与住区、办公建筑、宾馆建筑、交通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十几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可喜的是,在新中国70年庆典的大氛围下,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问世,检阅了新中国的经典建筑之水平。在第四批入选的98个项目中,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项目占到45%。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红诵读了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授牌项目专家评语。

会议向包括北京建院设计的全国政协礼堂(旧楼)等十个代表项目的管理方授予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牌匾,向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十个设计机构授予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设计机构证书。
池州市政府副市长贾瑄作为入选项目管理方代表发言。她认为,通过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挖掘、文脉的传承和发扬,深深感受到城市以人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它们承载了城市的人文记忆,使得城市更加有温度。同时也更加体现了文化自信,我们也将继续守正创新,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好我们的城市历史文化,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也传承好城市发展。
北京建院马国馨工作室主任柯蕾作为入选设计机构代表发言。她表示,我们团队现在正在全国政协礼堂所在地进行新项目的设计。我们一定会尊重老一辈的设计理念,遵循传统建筑思想,创新中不忘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又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中国建筑师的时代风貌和创造力。
北京交通大学王玉凤教授代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研究团队,交流了他们希望使这20世纪遗产发挥作用再现中国铁路文化自信的思考。
单霁翔会长为大会作了主题为“20世纪建筑遗产与世界遗产保护”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辉煌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建筑前辈有很大的创造。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所独有的,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这个理念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国际共识,在1972年诞生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们国家在1987年就有第一批世界遗产,长城、北京周口店遗址、兵马俑、故宫、莫高窟和泰山。这些进入世界遗产之后打开了过去对文物保护理念的全新认知,做到从“文物保护”到“遗产保护”的变化,也开始注意到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诸问题。特别是1997年,当平遥、丽江两个小城进入世界遗产,一下变成了世界旅游目的地,引发了强烈的“申遗热”,太多城市希望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自然遗产“申报”,长长的申报名单既象征着希望,也带来了各种压力。尽管20世纪建筑遗产在国内并未受到普遍关注,但他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地位恰恰要求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它,要求我们要倍加呵护,在传承中发展。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在这方面做出了扎实的实践。
会议通过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传承创新发展倡言》。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磊解读《倡言》,他认为《倡言》旨在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发展聚共识、续文脉、谋新篇。《倡言》阐述了国际视野,展示了中国行动,提出了共识与忧思,从而形成五点倡言:(1)遗产保护要通过新认知提升新征程;(2)要加强国家层面的20世纪建筑遗产普查力度;(3)完善建筑遗产登录制度是有效的保护举措;(4)20世纪建筑遗产要有政策支持的创新保护制度;(5)20世纪建筑遗产的法制保障利国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