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专业委员会组织考察会馆保护工作

5月12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组织北京、天津、重庆、河南、山东、浙江明清会馆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行20余人组成考察组,深入扬州市考察会馆保护工作。

扬州在历史上是盐业集散地,大运河沿岸明清会馆因盐业流通而建。考察组考察了现存的湖北会馆、湖南会馆、岭南会馆、山陕会馆、四岸公所、酱业会馆等建筑,尚存的建筑可见当年会馆的风采。盐商居所是明清会馆的组成部分,考察组考察了汪鲁门盐商住宅、廖可亭盐商住宅、卢氏盐商住宅、汪氏小苑和盐宗庙等文物建筑,这些盐商老宅基本保留了原格局和风貌,是研究会馆保护及会馆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扬州文化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姜师立向考察组详细介绍明清会馆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以及会馆社会作用及与中国大运河的关系。

活动期间,考察组召开交流研讨会,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指示,结合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进行认真讨论。华中科技大赵逵教授通报华中科技大学城市建筑规划学院成立中国会馆文物建筑保护与研究中心的情况,表示将一如既往与会馆专业委员会携手合作,做好人才培养与明清会馆建筑测绘等工作,为会馆保护奠定基础。

会馆专业委员会专家吴加安研究员提出,明清会馆是中国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独特历史文化现象。会馆建筑分布广、数量多、规律性强,在文物建筑遗产分类中,应与宫廷、园林、寺庙、民宅等建筑类型并列,成为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类。他就提升会馆保护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出版研究成果、编辑明清会馆目录、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霍建庆在会议总结时,通报了专委会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肯定了会员单位的工作成果,他要求会馆专业委员会的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政治把关、社会服务和组织工作”方面的责任和作用,并就2019年度年会及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