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9年3月7日,中国文物学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召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座谈会。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会长郭旃,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王军、朱岩石、黄元,以及来自北京、江苏、山东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廷皓主持会议。
会上,单霁翔以《大运河保护回顾与展望》为题作主旨演讲。他全面阐述了大运河申遗时期理解运河内涵的深化过程,从“京杭运河”扩展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他指出,在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三者关系中,核心是传承。他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旨在既维护文物资源的尊严,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可利用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当代,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运河文化充分彰显开辟了美好前景,大运河必将成为人民的幸福家园!
在会议专题发言阶段,有六个单位介绍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情况和经验。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主任王立生在发言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通州时的重要指示是开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路的航标,为大运河再现辉煌指明了方向。他谈到,通州的运河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在统一思想、规划格局、树立品牌、协同合作等各方面大力开展工作,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征程中,通州将直面问题,查找不足,更重要的是牢记重托,勇于担当,做好保护、传承、利用的三篇文章,让运河文化的通州风貌得到传扬。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王明珠介绍到,江苏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文化引领,加强系统谋划,注重工作统筹,先行探索、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一是高站位谋划,纳入工作大局;二是系统化统筹,加强组织保障;三是高水平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四是高标准保护,呵护运河风貌;五是高品位传承,讲好运河故事;六是高效益利用,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江苏将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示范,走在前列,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局扛起江苏责任、作出江苏贡献。
山东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在发言谈到,缘于对大运河的深入理解,运河学研究院已形成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队伍,在运河文献的收集整理、探索研究中长期耕耘,已建立了运河专书、政史文献、文集笔记、地方史志、档案资料、田野收录等不同类别运河文献库,并且应用现代技术构建文献的大数据平台,积极服务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赵云介绍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调研情况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她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思路,遵循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重点开展大运河文化资源调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评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数据系统等项目,推动监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强大助力。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跃进以《风正一帆顺,奋进新时代》为题发言。他介绍到,WCCO作为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密切与各世界运河城市和国际组织联系交流,致力开展运河文化的研究传播,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聚集更多的世界目光。
中国运河网总经理应晓萍介绍说,中国运河网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扩大运河城市的文化传播,推进运河城市经济一体化,谋求运河城市间协同发展。目前正着力于大运河文化带专业云平台的建设,探索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融媒体专业智库云平台。为了大运河文化在社会各界通力联动的过程中激发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大的活力与价值,她向全国传播媒介倡议:在融媒体时代,让我们联动起来,构建统一宣传和推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平台,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力量。
在会议座谈交流阶段,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会长郭旃,中国水利报社副总编、高级编辑张卫东,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原水电开发部顾问、研究员级高工蔡蕃,北京联合大学原校长、北京史专家张妙弟,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于冰,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经理、媒体融合发展事业中心总监张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秘书长、执委会主任李道国,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江南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编审谢光前等结合各自研究的领域,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
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廷皓对座谈会进行小结。他充分肯定与会专家的思想智慧以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他强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通历史与未来,是增进文化自信、营建民生福址的重要推动力,历史赋予的使命需要我们敢于担当,为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和无锡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承办。